蒲公英门户
蒲公英门户
登录 / 注册

长春高新,“一夜翻红”之后

2025-09-28 16:55 发布者:论坛蒲友 来源:深蓝观

和去年相比,今年创新药股市出现了一些回暖迹象;有不少沉寂已久的公司,借此机会准备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长春高新就是其中代表。虽然中报表现平平甚至让人失望,但在BD驱动的二级市场的回暖下,仅凭借公司在创新药业务释放的消息和做出的表态,在近一个月来也“拉了一波好感”。截至今日收盘,公司股价125.22元/股,较上月月底涨约20%。


只看中报,公司情况其实并不乐观: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03亿元,同比微降0.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3亿元,同比下降42.85%;扣非后净利润为10.33亿元,同比下降40.55%


然而,管理层在业绩会上放出风声:今年,创新药产品收入和创新药海外授权收入将突破10亿元。加上上月月底公司子公司金赛药业靶向B7-H3PSMA的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GenSci143注册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以及此前公司公告披露拟赴港IPO,都使得公司股价不降反升。


1日和2日,公司实现连续两日涨停。主力资金净流入明显,截至目前仍整体呈上升趋势。 这期间股价波动上升,技术指标显示进入极端超买区间,如KDJ-J 值高达 110.29RSI日)83.89,显示市场热情高涨,但也暗示回调风险在积累。


尽管随着IPO政策收紧,新上市的创新药企业数量并不如以往,但长春高新证明了:依然还存在一批正在转型的老公司,正在收割市场对于这一领域的情绪。


一方面,这些老公司历经多年发展,已搭建起相对完善的研发体系与生产能力,相较于初创企业,管线推进的确定性更高;


但另一方面,这些公司并不是从零到一,需要业务结构和运营战略的缓慢转变交接,因此很容易产生阶段性脱节。而市场情绪会放大、加快这种脱节的力度和节奏,为公司增添更多不确定风险。


在未来,长春高新是否能兑现其关于创新药发展目标的承诺,依然有待观察。



-01-

命运的转折点


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公司,起初主要从事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1997 年,子公司金赛药业成立。随后,金赛药业推出第一支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粉剂 “赛增,紧接着又成功推出水针 “赛增” 和长效水针 “金赛增” 


然而,好景不长。长春高新近几年增长步伐逐渐放缓,增长危机悄然降临。


从数据来看,2019 年或许就是增长危机初现端倪的关键节点。此前,公司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但自 2019 年起,这两项指标的增速开始逐步放缓。


 2024 年上半年,长春高新的净利润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20.4%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下降43.01%


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产品近年来一直处于增长低迷的状态,这导致公司的营收增速从2021年的41.27%下降到2024年的-3.73%,归母净利润增速从2021年的33.48%下降到2024年的-40.67%


集采政策的实施,是公司产品营收下滑的主要因素。2022  1 月,广东省医保局牵头的11 省联盟集采将重组生长激素纳入其中,长春高新的粉针降价进入集采。此后,河北省、福建省、浙江省等地的集采项目纷至沓来。


而倘若没有集采,公司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缺乏护城河,要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比如,公司的长效水针在市场上常年处于独家地位,但近年来,特宝生物、维昇药业、诺和诺德及天境生物等企业纷纷发力,其旗下长效生长激素相继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 。同类产品的不断涌现,使得长春高新独占市场的时代逐渐远去,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总的来说,产品价值受集采降价、叠加市场竞争导致“以价换量”策略无法走通,造成了公司发展的瓶颈。这也就刺激了公司决心要走“高价值、高门槛”的创新药转型之路。



-02-

创新药能实现自救吗?


长春高新的创新药战略喊了也有很多年。但确实直到最近,才从一个潜力板块变为 了现实增量。


今年630日,伏欣奇拜单抗终于获批上市,定价8988/支,公司预计峰值销售额可达50亿元。


市场对于这款药物予以较高期待。从差异性上来讲,这款产品能实现 单次给药快速镇痛、全年仅需注射两针,更领先竞争对手至少 2  “国谈身位,可以在 108 亿元规模的痛风市场中抢占先发优势。


此外,针对绝经期潮热的 NK3R 拮抗剂 GenSci074、解决细菌性阴道炎耐药问题的 GenSci142 等管线,也都瞄准全球数亿患者的未满足需求,未来有望成为超级单品。2025 年,公司4款创新药参与国谈,预计从 2026 年起,创新药将成为收入增速最高的板块。


但也有投资人士认为,公司“每年 10–15  IND,到 2030 年海外授权收入50–80亿元”在实现上会有一定困难。


“从目前公司的管线积累来看,五年后能达到这个体量的可能性比较小。”他说,“当然不排除公司在这两年疯狂堆一些早期管线。但时间上的压力依然很大。从最好的选择上来看,反而是少数高质量产品的高价值授权,能帮助公司迅速兑现目标。”


换句话来说,未来公司必须在创新药研发的“数量”和“质量”上做出一些取舍,否则很可能双双落空。


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 13.35 亿元,同比增长17.32%,较2021年增幅超2倍。对于一家净利润正在下滑的公司而言,研发投入的增长速度未免“过载”。如果这次公司赴港上市成功,会多少缓解一些公司现金流压力,但无疑又会为公司带来更多市场波动的风险。


“之前长春高新在二级市场里形象一直不算太好。主要是因为有金赛和百克这两个分拆子公司。”上述投资人说到。“在中国市场语境里,分拆公司往往会和内部交易、财务不透明等挂钩。”因此,在未来,对于创新药的资产分配如何让股民们满意,也是一件不可避免的功课。



-03-

研发与商业的匹配


由于公司过去过度依赖生长激素这一单一品种,造成政策变化对公司的打击没有对冲机制。因此,长春高新在做创新药时,会尤其强调其在多元领域的扩展。


但创新药的价值最终需通过商业化兑现。长春高新在创新药销售能力上,仍需证明自身的适配性。


过去,公司的销售团队主要聚焦生长激素的儿科、内分泌科渠道,而伏欣奇拜单抗针对的痛风患者分布在风湿免疫科,GenSci074 针对的绝经患者需则覆盖妇科、老年科。


上述投资人解释道,在儿科内分泌这一领域,可供选择的靶点和品种都不多,因此拓展领域是正确且必然的。不同科室的渠道建设、医生教育体系存在差异,销售团队能否快速适应新领域的推广需求,将直接影响产品放量速度。


此外,海外 BD 的价值兑现也存在不确定性。


尽管国际巨头对公司管线表现出兴趣,但最终合作能否落地、里程碑款项能否如期收回,仍受全球医药市场环境、竞品进展等因素影响。若海外转让进度不及预期,不仅会影响短期收入,还可能延缓公司全球化布局的节奏。


发展国内创新药销售网络、和建立海外BD渠道,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就像上述研发管线“数量”和“质量”的选择题一样,公司不可能全要。


上述投资人分析认为,长春高新的近期战略依然以建立海外BD渠道为优先。这也是国内 Biotech/BioPharma常见模式:把管线放在更高天花板的疾病领域,即使销售能力需要补课,也能在后期通过合作或者并购弥补。


因此,BD这条路是否能走得足够远,也决定了长春高新在国内市场的后期发展。而更关键的的问题还在于:它能否走得足够快?毕竟对于一些现金流充裕的国内pharma而言,“海外BD”和“国内市场”是一直两手抓的。在被这些公司在院内封锁之前,长春高新需要更早获得财务上的主动权。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iiWIBkctel7ATObfADsscA)

 赞(0)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30 09:31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