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门户
蒲公英门户
登录 / 注册

印度仿制药翻车,35%出口药不合格,57万人试药死2644人

2025-10-10 14:51 发布者:论坛蒲友 来源:GMP行业药文

曾几何时,印度被誉为“世界药房”,以低价仿制药拯救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患者。2021年,印度制药业跃居全球第三,占据全球疫苗产量的60%、药品总量的20%。美国市场近四成仿制药依赖印度供应,印度药企如太阳制药、雷迪博士实验室、鲁宾制药等一度风光无限。

但进入2024年后,这一神话开始出现裂痕。美国政府以“对等关税”为名,对印度药品加征最高达200%的进口税,仅给予一年半缓冲期。要知道,印度2024年对美药品出口额高达217亿美元,其中83%为仿制药,美国市场贡献了印度药企30%至50%的营收。这一政策无异于精准打击印度制药业的命脉。

关税重压下的产业震荡

2025年8月,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将印度输美商品平均关税提升至50%,覆盖55%的出口品类。这直接导致印度供应美国65%的仿制药成本激增50%。孟买港口堆满无法出关的药品集装箱,新德里贫民窟的慢性病患者连夜排队抢药,恐慌蔓延。

印度药企被迫赴美建厂以规避关税:太阳制药在新泽西设厂,雷迪博士在俄亥俄州建线,鲁宾制药则在北卡罗莱纳州购地筹建。但这类“出海”举措成本高昂——印度本土生产药品成本约10美元/盒,加税后升至30美元;而美国本土生产成本即达15美元,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更棘手的是,新建药厂周期通常需两年以上,而美方仅给一年半过渡期,仓促赶工极易造成质量失控与巨额亏损。

法规优势与仿制药的崛起

印度仿制药的崛起,离不开1970年《专利法》的制度优势。该法废除药品产品专利,仅保留生产工艺专利。这意味着只要调整制造流程,企业即可合法复制原研药,无需原厂授权,从而打开了低成本仿制的大门。

此外,印度还设有“强制许可”机制。在公共健康危机下,政府可授权本土企业生产专利药物,无需原研公司同意。仿制企业需向原研方支付销售额6%的专利使用费,并为低收入患者提供免费药品,形成一种利益平衡的生态。

2012年,拜耳公司治疗肝癌的靶向药在印度定价高达每月5690美元,普通家庭根本无法承担。印度政府启动强制许可程序,批准本地企业仿制,上市价格仅为178美元,降幅高达97%,数百万患者因此获得生存希望。

临床试验的“灰色地带”

辉煌背后,是印度沦为西方药企“人体试验场”的残酷现实。2005年至2013年,欧美药企联合印度机构开展大量临床试验,涉及受试者多达57万人。期间记录死亡病例2644起,超过12万人终身残疾,多数参与者来自贫困阶层,签署“免责协议”后参与实验,一旦发生意外,往往得不到赔偿。

2015年,美国默克公司在印度推广抗宫颈癌疫苗,多名接种儿童出现严重副作用,包括持续恶心、不孕等症状。2018年,一款新药在4142名婴儿身上测试,导致49名婴儿夭折。印度最高法院痛斥:“外国公司将印度视为试验天堂,而对印度人民而言,这是人间地狱。”

质量问题频发,全球警觉

印度仿制药常被称为“薛定谔的救命药”——你永远不知道它到底能不能治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印度国内市场流通药品中有20%不合格,出口药品不合格率高达35%,全球约75%的假药源自印度。

2022年,印度出口的止咳糖浆在冈比亚导致60余名儿童死亡,印尼也有20多名儿童因饮用后出现急性肾损伤不幸离世,检测发现其中含有过量有毒溶剂二甘醇与乙二醇。2023年,美国FDA紧急召回180万支印度产滴眼液,因其与12个州共55例细菌感染病例有关。

我国国家药监局也在2025年4月发布通告,暂停进口印度VITAL LABORATORIES PVT. LTD.生产的地高辛原料药。原因是该企业实际生产工艺与注册资料严重不符,关键参数变更未开展充分验证研究,且未按规定执行检验程序即放行产品,严重违反我国GMP规范。

产业困局与未来挑战

印度制药业深陷中美双重夹击。2024财年,印度药品出口总额达279亿美元,其中31%流向美国,但关键原料药(API)高度依赖中国进口,部分品类对外依存度超过90%。无论哪一方政策变动,都会引发产业链震荡。

加之行业长期沉迷于仿制套利模式,多数企业为家族经营,缺乏研发投入。印度政府虽在2000年后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公共资金占制药研发支出的三分之一,2005年推出10个创新药项目,但终究难敌仿制药带来的快速回报。

640.png

写在最后:仿制药的价值与边界

不可否认,印度仿制药在过去几十年里确实挽救了无数贫困患者的性命。这情形颇似我国建国初期推行的“赤脚医生”制度——技术水平有限,但在资源匮乏的时代背景下,实实在在降低了基层死亡率。

但时代变了。我国自2015年起全面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截至2024年9月,已发布83批参比制剂目录,涵盖7385个品规,旨在保障药品安全有效。

印度若想实现2030年制药业产值突破1300亿美元的目标,就必须直面当前困境。一边是关税重压,一边是质量危机,若再不强化监管体系、推动原始创新,这条依靠模仿与成本优势走出的发展路径终将走到尽头。

真正的“药神”,不是靠低价仿制,而是靠合规运营与科技创新赢得未来。

640.png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XAz9diy9l7PUwvY2p2ausw)

 赞(23)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14 00:16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