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门户
蒲公英门户
登录 / 注册

烧钱40亿、裁员10%、押注癌症:Moderna莫德纳疫情后的赌局

2025-10-11 16:54 发布者:论坛蒲友 来源:GMP行业药文

如果你还把Moderna当作那个靠新冠疫苗一战成名的“幸运儿”,那你可能已经落后了。这个曾在2020年凭借mRNA-1273疫苗一跃成为全球焦点的生物科技公司,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从单一产品驱动,走向多元化研发布局。

Moderna的故事,既是mRNA技术的商业化样本,也是一家创新型药企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寻找新增长点的真实写照。

十年磨一剑:从“隐形模式”到IPO传奇


Moderna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公司名称“Moderna”源自“Modified RNA”,即“修饰过的核糖核酸”,精准地揭示了其技术核心——mRNA平台。

在最初的几年里,Moderna几乎以“隐形模式”运作,背后是风险投资机构Flagship Pioneering的支持。2013年,公司与阿斯利康达成合作,获得2.4亿美元预付款,这一里程碑式交易不仅验证了其技术潜力,也为后续研发提供了充足“弹药”。

2015年,首个候选疫苗mRNA-1440进入临床I期,标志着公司从实验室走向临床。2018年,Moderna在尚无任何上市产品的情况下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创下当时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最大IPO纪录。

640.png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Moderna凭借其多年积累的mRNA平台迅速开发出mRNA-1273疫苗,并获得紧急使用授权。这一产品不仅成为全球抗疫的重要武器,也让公司在短短两年内从“烧钱机器”变身为商业化巨头。

2022年,Moderna营收高达193亿美元,市值飙升,成为mRNA技术的代名词。然而,随着疫情趋缓,疫苗需求锐减,公司也不得不面对“后新冠时代”的增长焦虑。

多元化转型:押注肿瘤疫苗与呼吸道疫苗

自2023年起,Moderna启动战略转型,研发管线全面铺开,涵盖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个体化肿瘤疫苗以及罕见病治疗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与默沙东合作开发的个性化肿瘤疫苗mRNA-4157,针对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已进入III期临床,预计2026年公布关键数据。该产品被视为公司长期价值的“关键催化剂”。

另一潜力产品是季节性流感疫苗mRNA-1010,III期试验显示其优于现有疫苗,预计将在2025-2026年上市,有望成为后新冠时期的重要收入来源。

此外,RSV疫苗mRNA-1345已获批用于高风险成人人群,CMV疫苗mRNA-1647也进入III期,市场预期其峰值销售额可达20-50亿美元。

Moderna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端到端的mRNA技术平台,主要由三大技术支柱构成:

  • 核苷修饰技术:通过化学修饰mRNA分子,规避人体免疫系统的天然防御反应,同时提升稳定性与翻译效率。

  • 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系统:解决mRNA进入细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公司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专利壁垒。

  • 规模化生产工艺:标准化流程可快速复制应用于不同产品,全球布局新工厂(如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以优化成本结构,目标毛利率提升至75-80%。

这一平台赋予Moderna极高的研发灵活性,理论上可在数周内完成新疫苗设计与原型生产,远快于传统疫苗的数年周期。

640.png

财务挑战:营收断崖式下滑,研发投入不减

随着新冠疫苗收入锐减,Moderna的营收从2022年的193亿美元骤降至2024年的19.3亿美元,预计2025年净亏损约8亿美元。公司已将2025年营收指引下调至15-22亿美元。

为应对亏损压力,公司启动成本控制计划,包括裁员10%、将资本支出从4亿美元下调至3亿美元,并制定长期成本削减路线图。

尽管如此,Moderna仍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2025年预计研发支出达41亿美元,占收入比例超过200%。支撑这一战略的是其雄厚的现金储备,预计2025年底仍持有约60亿美元现金及等价物。

当前全球mRNA药物市场由Moderna与Pfizer/BioNTech联盟主导,两者在COVID-19疫苗和肿瘤治疗领域均有深度布局。随着疫苗需求下降,竞争焦点正转向流感、RSV及肿瘤疫苗等新战场。

此外,GSK、默克、阿斯利康等传统药企通过合作或收购加速进入mRNA领域,新兴公司如CureVac、Arcturus也在特定适应症上寻求突破。中国企业如石药集团、康希诺也在加速布局,全球竞争格局日趋多元。

640.png


Moderna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关键管线的临床失败。CMV疫苗在中期分析中未达统计学显著性,2025年秋季公布的最终数据将决定其命运。

此外,与默沙东合作的肿瘤疫苗也存在试验延迟或失败风险。RSV疫苗销售增长缓慢,未能有效填补新冠疫苗收入缺口。

公司还面临多起专利诉讼,包括与Arbutus、ROIV及BioNTech/辉瑞的纠纷。若败诉,可能面临巨- 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系统:解决mRNA进入细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公司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专利壁垒。

  • 规模化生产工艺:标准化流程可快速复制应用于不同产品,全球布局新工厂(如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以优化成本结构,目标毛利率提升至75-80%。

这一平台赋予Moderna极高的研发灵活性,理论上可在数周内完成新疫苗设计与原型生产,远快于传统疫苗的数年周期。

随着新冠疫苗收入锐减,Moderna的营收从2022年的193亿美元骤降至2024年的19.3亿美元,预计2025年净亏损约8亿美元。公司已将2025年营收指引下调至15-22亿美元。

为应对亏损压力,公司启动成本控制计划,包括裁员10%、将资本支出从4亿美元下调至3亿美元,并制定长期成本削减路线图。

尽管如此,Moderna仍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2025年预计研发支出达41亿美元,占收入比例超过200%。支撑这一战略的是其雄厚的现金储备,预计2025年底仍持有约60亿美元现金及等价物。

当前全球mRNA药物市场由Moderna与Pfizer/BioNTech联盟主导,两者在COVID-19疫苗和肿瘤治疗领域均有深度布局。随着疫苗需求下降,竞争焦点正转向流感、RSV及肿瘤疫苗等新战场。

此外,GSK、默克、阿斯利康等传统药企通过合作或收购加速进入mRNA领域,新兴公司如CureVac、Arcturus也在特定适应症上寻求突破。中国企业如石药集团、康希诺也在加速布局,全球竞争格局日趋多元。

写在最后:Moderna的转型赌局,中国药企的启示

Moderna的故事,是一场关于技术、资本与战略的博弈。从新冠疫苗的爆款神话,到押注肿瘤疫苗的未来赌局,它正在重新定义mRNA技术的边界。

对于中国药企而言,这不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本,更是一个关于“如何在全球创新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启示。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ZknZe-O7Cg2ppZcmrUkJVw)

 赞(0)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14 02:43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