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门户
蒲公英门户
登录 / 注册

礼来BD大爆发,MNC全球交易转向

2025-11-21 15:35 发布者:论坛蒲友 来源:医药魔方

GLP-1药物的激战推动制药巨头营收格局继续洗牌,而礼来的市值已经走到其他药企遥不可及的高度,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破万亿美元的制药企业。

今年上半年,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OzempicRybelsusWegovy)销售额首次超过Keytruda,替尔泊肽(MounjaroZepbound)暂时位列第三。到第三季度,市场快速放量的替尔泊肽凭借超高增速超越K药,和司美格鲁肽的差距越来越小。不过礼来GLP-1产品市场份额明显占据上风——Q3美国市场处方量占比差距进一步扩大,礼来GLP-1产品占比提升到57.9%,诺和诺德GLP-1产品占41.7%

2025年全球药王的归属或许还留有悬念,但替尔泊肽的爆发已让礼来在第三季结束便登上了全球制药业务营收第一的位置。受充沛现金流的驱动,礼来的交易速度同样令人瞩目。医药魔方数据库显示,2025年开年至今,礼来作为买方已启动23项交易,数量居MNC首位,已披露交易总额达到127.69亿美元

1 2025年礼来作为买方开展的交易(截至1118日)

640.png

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


礼来通过大量BD交易对业务版图进行更新,其实不是自2025年才开始。从替尔泊肽开始改变礼来命运的2023年算起,礼来作为买方至今共达成了51笔交易。根据已披露信息,其中20项交易与技术平台相关32笔交易中的40项资产在交易时处于临床前阶段

640.png

图1 2018-2025年礼来交易总览(截至2025年11月18日)

依靠替尔泊肽带来的巨额营收与增长预期,礼来愈发重视后续创新动能的接续,不仅要巩固代谢领域优势,还在更积极押注早期资产和平台。在此前依靠BIC快速占领商业高地之后,现在的礼来开始引入许多潜在FIC产品,同时通过AI、基因编辑、分子胶和放射性疗法等技术平台建立高壁垒、长周期的研发护城河

而且,与专利即将到期的司美格鲁肽境况不同,替尔泊肽美国专利保护将持续至2036年,礼来有充足的时间等待其近几年密集布局的新资产成熟,为第二、三增长曲线蓄力。


构建研发护城河


从交易偏好来看,礼来的雄心不止于传统小分子和抗体药物,还包括分子胶、双抗、ADC、核药等方向的探索。

今年2月礼来与专研分子胶理性筛选及设计的Magnet BiomedicineTrueGlue™平台达成了合作,以发现、开发和商业化肿瘤分子胶药物;4月与BigHat针对抗体发现合作,并支持其胃肠道癌症ADC研发;11月宣布与晶泰科技合作加速AI驱动的双特异性抗体的发现和开发,同月官宣与韩国药企ABL BioGrabody-B血脑屏障穿透技术平台合作,解决CNS药物递送难题,并投资后续双抗和ADC的开发,该合作后续有望向肥胖症、肌肉疾病等在内的新适应症延伸。

放射性疗法为肿瘤学精准治疗带来曙光,临床试验周期相对较短,商业潜力巨大,成为MNC热捧的赛道。礼来是其中最活跃的交易者之一,近两年内将PSMASSTRGPCR等多个重要靶点技术平台收入囊中。

礼来从2023年末开始通过交易为放射性药物的开发打基础。12月完成的对POINT Biopharma公司的收购,引入了两款针对前列腺癌的PSMA资产和一款治疗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针对生长抑素受体(SSTR)的放射配体疗法,同时获得了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放射性药物生产园区、位于多伦多的放射性药物研发中心,和广泛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网络,这对于同位素的采购至关重要。

2024年开始礼来的核药布局加速推进。5月,礼来与Aktis Oncology合作,借助其新型迷你蛋白技术平台开发基于α粒子设计的肿瘤靶向放射性药物及伴随诊断试剂。7月,礼来与Radionetics达成合作,该公司的技术平台可以将治疗性放射性同位素精确递送到广泛的肿瘤,这一合作使礼来开始探索靶向GPCR新型小分子放射性药物的研发。20252月达成合作的AdvanCell,为礼来提供其Pb-212生产技术及放射性核素开发基础设施,与礼来的在研药物管线结合,推进一系列靶向α疗法的研发。

沿着精准肿瘤治疗布局思路,礼来还收购了Scorpion Therapeutics公司的突变选择性PI3Kα抑制剂STX-478PI3K通路在肿瘤治疗中已被验证,但一直受安全问题困扰。Scorpion公司的研究方法专注于H1047X等突变,以保留野生型酶并避免脱靶毒性。对礼来而言,此次收购为其已涵盖生物制剂和放射性配体的肿瘤业务增添了小分子研发深度。

当然,礼来在肥胖及并发症上持续加码,包括入手了VivoSim的几款FXR激动剂加深代谢相关脂肪型肝炎布局,收购Versanis Bio、押注Juvena提升减重药物疗效和肌肉保留,以及创新给药途径和频次——如通过RemediumPrometheus™可调剂量基因治疗平台合作探索针对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一次性基因疗法,与圣因生物就LEAD™新型配体与增效基团协同递送平台合作开发每年仅需两次皮下给药的RNAi候选药物等等。

2 2023-2025年礼来作为买方在代谢领域开展的交易

640.png

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

在近几年的交易中,礼来尤其重视创新递送方案和AI技术平台的效率优势,想必也是其未来交易的关注点。

商业收入支撑,在BIC之外寻找FIC

尽管减重药物在美国的价格让步可能对销售额产生影响但以MounjaroZepbound为核心的GLP-1系列产品还是礼来最主要的营收支撑,更是创新布局灵活性的基础。

目前,礼来正通过现有GLP-1药物适应症拓展巩固市场优势。2024年底Zepbound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上的获批,进一步扩展了GLP-1市场潜力。而2025年口服GLP-1候选药物Orforglipron的关键试验数据,则表明礼来还将覆盖那些从未考虑过注射减肥的患者群体。

与此同时,为应对持续激增的市场需求,礼来正加速全球生产基础设施布局,规避供应短缺带来的营收风险。首席执行官Dave Ricks2025年三季度投资者电话会议中透露,礼来计划在美国新建两大生产设施,弗吉尼亚州的新生产设施将支持生物偶联物和单克隆抗体产品生产,而德克萨斯州的新设施和波多黎各的扩建将支持Orforglipron等小分子药物的供应。这一系列布局将为礼来核心产品的全球供应提供坚实支撑,匹配其管线商业化节奏。

爆发式增长的商业化收入,和未来营收预期,使礼来比以往更有底气承担创新风险。

礼来一贯的商业打法,由性价比较高的BIC产品撑起大半边天,许多重磅品种都能找到已上市的对标产品。例如替尔泊肽对标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Trulicity对标诺和诺德的VictozaPirtobrutinib对标Abbvie/强生联合开发的ImbruvicaLebrikizumab对标再生元的DupxientCDK4/6抑制剂Verzenio对标辉瑞Ibrance……这些产品均撑起过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商业空间已充分验证,确定性较强,礼来可借助首代产品的市场教育基础进行快速替代。

在坚实的商业化产品基础上,礼来也得以在近两年引进更多潜在FIC产品。

3 2024-2025年礼来引入的潜在FIC产品

640.png

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

其中有两款是CNS产品。QurAlisQRL-204是一种潜在的FIC剪接开关(splice-switching)反义寡核苷酸(ASO),旨在恢复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额颞叶痴呆(FTD)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UNC13A功能;Alchemab公司的抗体药物ATLX-1282也是一款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FIC

另外两款潜在FIC药物分别是MeiraGTx公司的眼科基因疗法AAV-AIPL1,用于治疗先天性黑蒙症,以及Mediar公司针对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WISP1)开发的全球首创人源化IgG1抗体,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全球交易升温,MNC精准出手


礼来是全球医药行业交易升温的一个注脚。根据医药魔方《2025Q1~Q3中国医药交易趋势报告》,前三季度全球交易数量及金额均有上涨趋势,交易数量达682笔,首付款达144亿美元,总金额达1910亿美元,两大指标均已超过2024年全年,行业交易热度持续攀升。

9月之后,全球医药交易市场依然活跃,头部MNC纷纷出手,数十亿美元级收购频出。

  • 诺华宣布以120亿美元收购Avidity Biosciences,重点加强其后期神经科学产品线;

  • 诺和诺德宣布以52亿美元(47亿美元现金+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收购Akero Therapeutics,将其主要候选药物潜在最佳疗法efruxiferminEFX)收入囊中,全力角逐代谢疾病MASH领域;

  • 辉瑞则以92亿美元击退诺和诺德收购Metsera,凭借其下一代减肥疗法重新跻身利润丰厚的代谢疾病赛道;

  • 默沙东92亿美元收购Cidara,获得了在II期临床研究中预防效力高达76%的潜在FIC流感药,并引入该公司的Cloudbreak平台技术,持续加码其深耕的传染病领域;

  • 强生3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Halda,不仅将强化其以Erleada为基础的前列腺癌管线,创新细胞死亡平台RIPTAC(调控诱导邻近靶向嵌合体)还将赋能乳腺癌、肺癌以及肿瘤领域以外的靶向疗法。


从上述交易中可以看到,产业链整合型交易越来越少,当前MNC大多数更看重与长期布局疾病领域契合的资产和技术平台,而非单个产品的短期收益。

一方面,MNC通过对早期资产进行精准的、创新驱动的选择性收购,以填补自身在特定治疗领域(肿瘤、神经科学、代谢疾病等)的研发缺口,为长期产品迭代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支撑。另一方面,MNC对于Biotech创新技术平台的追逐越来越猛烈,也因此催生了不少全额收购或多项资产打包合作。尤其是和AI与细胞基因治疗相关的领域,将成为未来MNC寻找合作或收购标的的热区。

与中国创新药行业尤其相关的是,TOPMNC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今年前三季度MNC4成付款流向中国企业。在MNC不断调整内部管线布局,以应对外部激烈竞争的同时,中国医药交易市场也将随之迎来全面爆发的高光时刻,明年1JPM大会或见分晓。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zTr5gUq6PMOs5ZRoVUNGdw)

 赞(0)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1-23 02:19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